智慧城市這一個名詞,不知道從多久以前就開始被討論了。坦白說,被討論到爛掉了。因為,只要一扯到跟資訊有關,就被認為是有「智慧」的。
但令我相當訝異的是,我們台灣在智慧城市的發展上,有一些很成功的範例!
台灣是一個很好的智慧城市試驗場,可以實驗很多有創意的計劃與方案。
或許,智慧城市的發展,也會是我們台灣突破重圍,創造另一波新價值的可能機會!
新聞報導:
中時電子報 張怡文、尉遲佩玉
台灣過去經濟發展主力是電子製造業,但智慧化應用時代來臨,產業要如何成功轉型?民國黨主席徐欣瑩認為「智慧城市」是關鍵,「台灣的地理位置、國民E化與教育程度及產業優勢,非常適合成為新創實驗場,但政府卻沒有帶頭整合跨部門資源,讓企業在國際市場孤軍奮戰。」
擁有交大理工科技背景的徐欣瑩,常與科技界大老、主管交流產業發展意見,據她轉述,科技業很看好智慧城市,可以幫助企業打進世界市場。民國黨台北市議員徐世勳也說,智慧城市可避開政治敏感議題,專注在城市交流跟產業經濟,藉此行銷台灣。而事實證明,這種「城市對城市」的交流戰略確實有效,今年2017智慧城市首長高峰會,台北市電腦公會、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與北市府就邀請到了29個國家,超過54位的海外城市首長,來台考察智慧城市的經驗,成果豐碩。
台北市政府在去年3月成立了「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」(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, PMO),開放全市成為產業界的實驗場域。專案辦公室主任李鎮宇表示,至今媒合案例約100件,並開始有成功的範例:像冬天台灣常面臨「紫爆」空污問題,專業團隊研發出可以偵測PM2.5「空氣盒子」,與資訊局、環保局、教育局、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一同合作,佈署在各國小校園中,並將數據公布到臺北市開放資料平台,讓民眾可上網查詢,這項創意,連韓國首爾也來取經。產官民合作共同發展出成功案例,對台灣是三贏:一、國內溢散效應,帶動全台城市跟著做;二、產業效應,本土企業的產品直接外銷全世界;三、改善市政管理績效,解決市民問題、加強環境永續。
資料來源:台北市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、台北市電腦公會。製表/記者張怡文
但其中也遇上不少挑戰,李鎮宇說,有業者想推智慧農業,卻面臨台北市無場域可提供,又無法被轉介到其他農業縣市的困境。徐世勳長期關心智慧城市,深入瞭解後發現台灣智慧城市發展困難是:中央法規限制扼殺新創;各縣市政府各行其是,導致資源重複投資又難以整合;部分地方縣市因資源經費不足,易流於政績包裝,卻無產業創新導入的實質行動。
「智慧城市是振興台灣經濟的重要項目,中央政府角色舉足輕重,難道只讓柯市長孤軍奮戰嗎?」徐世勳強調,中央政府應積極鬆綁法規、整合跨部會/縣市資源、進行戰略性佈局,絕不能袖手旁觀,也不應有黨派分別,「中央將台北市打造為智慧城市的首善之都,北市也能將成功範例分享給各縣市,中央地方一條心,這才是台灣人民之福。」
留言列表